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运营

任弼時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2025-07-05 13:30:26运营10人已围观

简介 首季開門紅 | 啟動產業“新引擎”,跑出發展“加速度”!龍鳳區31個市級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任弼時 - 個人概述

任弼時,原名任培國,湖南湘陰(今屬汨羅市)人,1904年4月30日生。

1920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7月任團中央總書記。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國共合作破裂後,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漢口召開的中共中央緊急會議,積極主張土地革命,當選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1931年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25年11月與賀龍率紅二、紅六軍團長征,長征中堅定地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張國燾的分裂行為作鬥爭,力促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華北分會委員、八路軍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懷等率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抗戰。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係統地匯報中國抗戰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和任務,闡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共產國際的理解和支持。1940年3月回國後參加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協助毛澤東領導整風和大生產運動,並受中央委托主持《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與毛澤東、劉少奇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1945年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

1946年後,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轉戰南北,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解放戰爭,製定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和開展土地改革工作。

1949年初,指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被推選為團中央名譽主席。

任弼時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任弼時 - 生涯

任弼時,1904年出生與湖南湘陰縣一個貧苦教員之家。5歲就隨父親讀書,7歲入明德小學,12歲去長沙考入師範附屬高小,後入長郡中學,在校內受五四運動影響,積極參加遊行宣傳等愛國活動。

1920年,他因家境困難無法繼續學業,聯係旅法勤工儉學未成,便加入毛澤東、何叔衡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準備去那裏勤工儉學。經研究會介紹,到上海參加俄語學習班,在那裏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春,任弼時與劉少奇等一同赴蘇俄。他們通過赤白軍交戰的火線,曆經種種艱辛到達莫斯科,進入培養革命幹部的東方勞動者大學。1922年初,任弼時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秋回國。此時,蘇俄局勢艱難,開始他一天隻能領到200克黑麵包,卻忍饑刻苦地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回國後他到上海,在共青團中央工作,因張太雷長期離職,兩年間由他代理中央書記。當時他才二十來歲,卻敢於向黨中央領導陳獨秀提意見,有一次氣得陳獨秀把他的意見書當麵撕碎。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黨內同誌深感他與陳獨秀爭論時的觀點正確。“八七會議”上他被選入政治局,成為黨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隨後四年間,他一直從事地下工作。

1931年,任弼時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因缺乏經驗犯過“左”的錯誤,後來通過實踐又在工作中大力糾“左”。

1933年,任弼時奉派湘贛邊區,在長征中是紅六軍團和後來的紅二方麵軍的最高政治領導人。1937年秋,任弼時隨八路軍總部東進抗日前線,在政治方麵負總責,翌年春又作為中共代表赴莫斯科爭取國際支持。194O年,他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從人事安排到誰吃大灶、中灶、小灶都要管。由於處理問題周到,待同誌和藹可親,被稱為“黨內的老媽媽”。

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開“七大”時,任弼時任大會秘書長。會後,他與毛、劉、周、朱並列為中央五大書記。1947年春,他拖著病體與毛澤東、周恩來轉戰陝北並擔任中央支隊司令員。行軍每到一處,他都要親自安排住房,布置警衛,組織物資供應,還參與決策研究。時稱他是中央隊伍中身體最差的一人,又是最忙的一人。

1948年春,中央進入河北西柏坡。任弼時的血壓很高,心律又嚴重不齊,卻仍時時支撐著協助周恩來工作,協調各戰略區的物資調配和後勤支援。1949年3月,他隨中央進入北京,主持召開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赴蘇聯治療。1950年4月回國後,他沒按醫囑休息,立即投入工作。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第二天,即10月26日晚,他長時間研究戰局並思考對策,病情突然惡化,次日去世。他勇於同黨內各種不良傾向作鬥爭,卻從不整人。他向共產國際強調“毛澤東才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這對當時的共產國際表態支持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黨員中,任弼時是出身“青年團”的年輕的老革命家,後來又一直以刻苦堅韌著稱。這位有著“駱駝”性格的堅強戰士,少年時期身處思想活躍卻生產水平相對落後的湘境,決定“畢業之後,欲誌於工業”,走工業救國之路。這一願望固然是好的,然而他成年後看到――若腐朽的社會製度不改變,興辦工業以強國並無可能。從而走出國門,到蘇俄尋求真理,最後走上了終生革命的道路。

中國革命之所以艱難,不僅由於外部敵人強大,同時也在於內部消極因素眾多。任弼時在黨內之所以長期受到普遍敬重,在於他勇於同各種不良傾向作鬥爭。這種鬥爭又不是過“左”地整人,而是抱著幫助同誌、治病救人的態度。

任弼時在30年代後期和40年代一直堅定地支持毛澤東。1938年赴莫斯科時,他向共產國際強調“毛澤東才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這對當時的共產國際表態支持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起過重要作用。但是,他又不因此詢私情,對江青一直堅持原則,不給特殊照顧,康生一類人對他一直是敬畏交織。任弼時能嚴格要求別人,恰恰在於自己一身正氣,隻講奉獻不求索取,正如古語所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更令不從。”兩次被捕受嚴刑,第一次受到頭頂窯塊、膝跪鐵鏈和“老虎凳”等酷刑;第二次電刑在他背上烙出兩個拳頭大的窟窿。大革命失敗後,任弼時長期擔負著到各地恢複黨的地下組織的危險工作。1928年末,他作為中央巡視員到安徽接頭時被捕,國民黨當局卻未搞清他的身份。在押解途中,他巧妙地把被捕消息和預定的假口供托人帶給在上海的妻子陳瓊英,以便配合組織營救。審訊時,他受到頭頂窯塊、膝跪鐵鏈和“老虎凳”等酷刑,卻咬定編出來的假身份。敵特按他所說到上海查對,因組織上已有安排,未露破綻,三個月後獲釋。

1929年未,他在上海主持江蘇省委工作時,又被租界當局逮捕。他乘巡捕不注意,吞掉了身上的文件,隻被搜出一張月票,而票麵上寫的使用人住處已是火災中燒掉的房子,無從查對。外國警探懷疑有假,便使用電刑,竟在他背上烙出兩個拳頭大的窟窿。任弼肘蘇醒後仍堅不吐實,這種頑強態度使捕房更感到他像共產黨,繼續關押拷打。幸虧周恩來領導的特科通過關係營救,才使他獲釋。

此後多年,他經常感到頭暈和身體虛弱,加上日夜勞累、血壓高,看東西時常眼花。長征時,他領導紅二萬麵軍,年僅三十出頭,可是幹部戰士們從外貌看多以為他已有五十歲。任弼時也經常向身邊的人表示,自己活不長,所以抓緊時間工作。

在延安,他像村婦一樣盤腿而坐,練習紡線;在大生產中,他獲得中央機關紡線比賽第一名。

一次,江青買了些不該買的東西要求報銷,他支持管財務的同誌堅決頂住,江青直鬧到掀翻了桌子。

任弼時擔任中央秘書長時,正值陝甘寧邊區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黨中央號召軍民開展大生產,任弼時以身作則,並向三五九旅的王震旅長要了一部紡車。他在工作之餘,就像村婦一樣盤腿而坐,練習紡線,成績提高很快。1943年,他參加中央機關在楊家嶺舉行的軍民紡線比賽,獲得了第一名。

中央機關的同誌說起任弼時,都認為他一向正派公道,在原則上從不讓步。一次,江青買了些不該買的東西要求中央特會科報銷,並耍潑大吵大鬧。任弼時支持管財務的同誌堅決頂住,江青在鬧到掀翻了桌子,最後由識大體的毛岸英過來收拾了房間。毛澤東得知後,對任弼時的這種態度表示讚同。江青卻長期懷恨在心,直到‘文革”期間還對任弼時的家屬進行迫害。

任弼時 - 婚姻經曆

解放之初任弼時就不幸因病英年早逝。他一生的光輝經曆和傑出貢獻,已載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將為後世人牢牢銘記。作為滿身硝煙、叱吒風雲的革命領袖人物,他的家庭生活卻少為人知。任弼時與他的戰友夫人陳琮英有近四十年的婚姻經曆,其間不乏催人淚下的一個個故事:

從青梅竹馬到心心相印

任弼時1904年出生於湖南湘陰縣唐家橋一個貧苦教員之家,原名培國。父親任振聲(又名任裕道),為人厚道恭敬,聲譽良好。但他的婚姻卻不順利,與陳姓女子結婚剛一年時間,妻子就不幸病逝了。任家與陳家本是相交甚密的朋友,出於感情上無法割舍的原因,兩家經商量作出一個特殊的決定:為永世維持親戚關係,任振聲再娶後若生男孩,就與陳家的女孩結“娃娃親”。後來,任振聲娶了一名叫朱宜的女子為第二任妻子,她果然生了個大胖小子,就是任培國。於是按照任陳兩家的約定,任培國與陳家的侄女陳儀芳就被兩家大人撮合成了“娃娃親”,也就是封建傳統中的“童養媳”。

陳儀芳比任培國大兩歲,長到12歲時正式進入任家,與10歲的任培國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兩個孩子因公婆為人厚道善良,受到良好家風影響,都特別懂事。他們天真無邪,到一起後童稚可愛的天性,讓他們很快成了好玩伴好朋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小任培國一從學校回來,兩個人就粘在一起玩兒,或者小陳儀芳看著小任培國做作業,或者跟小任培國一起幫家裏做些家務事,十分親密要好。任培國小時比一般的孩子要活潑聰明,他從5歲起,就跟隨父親到家族學堂學識字,7歲時正式上了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裏名列前茅。12歲時,他考入長沙師範學校附屬高小部,離開了家鄉,也離開了陳儀芳小夥伴。背著行李離家的那天,小陳儀芳望著已經在一起玩了兩年的小任培國眼淚汪汪地說:“……你出去讀書,再不會回來了吧?”“以後我會接你出去的,我們還在一起……”小任培國拉著小陳儀芳的手安慰她,眼圈兒也開始變濕了。

任家當時生活很清貧,任培國在長沙讀書時的學費和生活費,成了家裏沉重的負擔。懂事的小陳儀芳有一天對公婆說:“我也到長沙去,在那裏做工,供弟弟上學。”公婆一想,也對,一來可減輕些家裏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讓兩個孩子住得近些,好培養感情。於是,他們托長沙的親戚,為小陳儀芳找了份襪廠童工的工作,小陳儀芳就高興地來到長沙,開始了陪任培國讀書的生活。小陳儀芳在廠裏拚命幹活掙錢,常常主動要求加班加點,為了多掙幾個銅錢給任培國交學費。而且她自己吃穿特別儉省,幾乎是把每月所掙的工錢攢起來全交給了任培國。每逢節假日,任培國都會去北門外那個小廠看望小陳儀芳,看著她累成那個樣子,臉盤兒也日漸消瘦,非常心疼,就勸她不要太過勞累了。就這樣,在父母和小陳儀芳的幫助下,任培國得以順利讀完了高小和明德私立中學三年級。兩人在這樣的5年中,漸漸長大,感情也更加深厚,產生了真正的愛戀,互相深深地愛著對方,都感到很幸福。

出生入死一路患難與共

1919年春天,任培國轉入長郡聯立中學學習。但這時,高中昂貴的學費任家已無法承擔。這年5月,北京“五四”學生運動爆發。一向受愛國曆史人物屈原、範仲淹愛國憂民思想熏陶和滋養的任培國,產生了強烈的憂國憂民和濟世救國的理想抱負,遂積極投身於長沙的愛國運動,參加了湖南學生聯合會的組建和學生罷課活動。不久他加入了毛澤東、何叔衡等人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準備到那裏去勤工儉學,並接受共產主義革命訓練。1920年,他被研究會介紹到上海參加了外國語學社俄語學習班,在那裏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1921年春天,任培國同劉少奇、蕭勁光等人一同赴蘇聯,進入莫斯科培養革命幹部的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為了以後回國從事革命工作不暴露身份,任培國取了一個“布林斯基”的名字,同時將本名也改為任弼時。1922年初他在蘇聯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莫斯科學習的3年中,任弼時與陳儀芳分處兩個國度,互相非常牽掛。尤其是任弼時,時常為陳儀芳在長沙打工受苦而難過。學習之餘,他常給陳儀芳寫信。陳儀芳也同樣牽掛著任弼時,得知“東大”生活很差,每天隻吃兩塊黑麵包和幾個土豆,房間裏沒有火,老是擔心他會生病。但她卻不會給他寫信,請別人代寫,總是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東西。後來她產生了學文化的想法,就參加了一所職業學校的夜校學習。很快,她會寫信了,雖然磕磕巴巴的,滿紙錯別字,任弼時卻能完全看明白,心裏十分高興。從此,他們之間頻繁地信來信往,熱戀般的鴻雁傳書,成了任弼時同學和陳儀芳工友的殷切期待和生活中的一部分。

1924年秋,任弼時學成回國,以在上海大學教授俄文為掩護,擔任了共青團中央組織部長、中央委員和代理中央書記。當時才二十來歲的任弼時,工作出色,常列席黨中央的會議,他正直果敢,敢給總書記陳獨秀當麵提意見,引起中央領導層的注意。

“五卅慘案”發生後,為了掩護的需要,組織上決定讓任弼時把“家屬”陳儀芳接到了上海。陳儀芳1926年到上海後,改名為陳琮英。此時,兩人已分別長達6年,忽然出現在任弼時麵前的是一個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的大姑娘,令任弼時激動不已。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長久地沉浸在久別重逢的幸福之中。不久,他們舉行了簡樸的結婚儀式,陳琮英正式嫁給了任弼時,也嫁給了革命運動,跟著丈夫從事地下革命。任弼時按黨的指示,負責秘密領導青年工人和學生開展罷工罷課的鬥爭,處境非常危險,但他們時刻相依伴,風雨共擔。

1928年秋天,任弼時在安徽南陵縣被捕。陳琮英立即帶著出生不久的女兒爬上一輛貨車,在風雨交加中趕到長沙,按任弼時的假口供假扮一長沙老板娘,與前來核對的敵方人員巧妙周旋,打消了敵人的懷疑,以少有的智慧和鎮定成功地營救了任弼時。當她重又趕回上海去與已釋放的任弼時見麵時,見任弼時遍體傷痕,禁不住撲上去大哭起來。這時,任弼時也得知,女兒在此次去長沙途中受凍而不幸夭折了。之後,他們在武漢、上海兩地來回轉移,一直相依相伴沒有分開。1931年,任弼時作為中央代表團負責人去了江西蘇區,陳琮英這時挺著大肚子,兩人互相牽掛,難分難舍。女兒剛生下,陳琮英卻因叛徒出賣被捕了,在獄中半年,她抱著孩子,向任弼時學習,堅強不屈,與敵人鬥爭,受到很多折磨。後經周恩來多方營救出獄,去了蘇區,夫婦倆再一次劫後重逢。

長征開始了,陳琮英跟隨丈夫踏上了萬裏艱險征途。一路上,陳琮英悉心照顧身體已很虛弱的任弼時,使他幾次死裏逃生,長征途中,他們又生了個女兒,取名遠征。任弼時憐惜妻子,吃飯時總是把嫩一點的菜夾給妻子吃,還抽空去河溝釣魚給陳琮英熬湯補身體。部隊一上路,孩子總是由他背著,一邊攙扶著妻子往前走。

轉戰南北相依為命不分離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國共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弼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要與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率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陳琮英留在延安,遠征隻好也送回老家湘陰去。一家3口,生離死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1938年3月,任弼時受中央派遣去蘇聯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他們才再一次重逢,並共同赴蘇度過了兩年的異國他鄉生活。

1940年3月,從蘇聯回來後,任弼時擔任了黨中央秘書長,處理書記處的日常工作,被視為當時延安中央最忙的人。陳琮英的工作是任弼時的機要秘書,也是生活秘書。當時任弼時常常是通宵工作,忙到天亮後才睡覺。陳琮英也是這樣圍著他忙,不是整理和抄寫東西,就是忙著發電報,打印和裝訂文件……由於任弼時在被捕和長征中身體嚴重受損,加上工作特別忙,延安的生活條件又差,沒有肉和蔬菜吃,身體每況愈下。陳琮英望著丈夫一臉的憔悴和那遠遠超過實際年齡的樣子,十分心疼和著急,所以她細致入微地照料著任弼時的日常生活。延安時,所有的人都吃食堂,頓頓是小米飯,一個星期才吃一次饅頭,中央首長也一樣。有時食堂改善生活,任弼時故意說胃不舒服不吃或少吃幾口,撥給陳琮英一些,其餘的分給衛兵和保姆。周恩來過年到中央首長各家拜年時,同來的鄧穎超會帶一點糖果來。延安很少有人能吃到糖果,特別珍貴,任弼時和陳琮英互相推讓著不吃,都分給了勤務員、衛兵和孩子的保姆。後來,為了自力更生,解決物質生活問題,延安開展了大生產運動。當時紡線線,人人有任務,任弼時百忙之中學紡線,陳琮英手把手地教給他,居然讓他紡出了一等線,時常以量多質佳而獲比賽的第一名。周恩來很驚訝:“你怎麽會紡得這麽好?”任弼時得意地看著陳琮英回答:“我有家庭老師嘛!”獲得紡線第一名,還有獎金,這時,陳琮英就高興地喊:“請客!請客!”拿獎金買菜買肉來,大家動手在家做飯,衛兵、勤務員、保姆和他們全家3口圍在一起美餐一頓。

抗戰勝利後,中央機關在胡宗南大圍剿中,轉戰陝北各地。當時中央機關分兩部工作,朱德、劉少奇帶一部去華北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毛、周、任率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留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任弼時任“直屬司令部”司令員。這一時期,他更忙了,中央機關又沒有固定的駐地,一發現敵情就得立即轉移,甚至連夜長途奔波。糧食也不能保證,有時每天隻能吃一把黑豆,他的身體健康急劇惡化,得了高血壓、心髒病、腎病和輕度糖尿病。陳琮英帶著隻有幾歲的孩子遠遠,不畏艱險地一直隨軍東奔西走,服侍在任弼時身旁,使他能夠堅持工作,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指揮全國大反攻。

到全國解放時,任弼時的病已經很重了,中央隻好送他去蘇聯治療。在蘇治療半年期間,任弼時與10年前在蘇聯所生並留在那裏的女兒遠芳重逢。在一起住了8天,讓從來不知道父母是誰的這個孩子找到了父親,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幸福。為了給國家節約錢,當時任弼時沒有讓陳琮英去蘇聯陪治,但陳琮英在這半年裏,一天也沒有放下心,她寫了很多信,叮囑這叮囑那,時刻關心著丈夫病情的每一點變化,讓任弼時非常感動。

1950年5月28日,任弼時父女從莫斯科回到北京,陳琮英率眾子女去迎接,任家的第一次大團聚讓任弼時特別高興,他提出拍一張“全家福”。可惜這也成了任家的最後一張全家照。當年10月27日,作為七大後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第一代重要領導人的任弼時,因腦病突發而不幸逝世。

患難一生、生死與共的戰友和愛人的突然離去,讓陳琮英悲痛欲絕!之後幾十年中,她每每與人談及任弼時,總是充滿著繾綣之情和深深的敬意,她說:“與弼時相愛一生一世足矣,他是我親愛的丈夫,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敬愛的老師!”

任弼時與陳琮英的傳奇愛情故事,如詩一樣地甘醇溫馨,如高山大河一樣地壯麗。

任弼時 - 大事年表


1904年4月30日 出生於湖南省湘陰縣塾塘鄉唐家橋(今屬汨羅市)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名培國,號二南。

1909年隨父親任裕道寄宿課讀湖南省公立作民兩等小學堂。

1911年正式進入湖南省公立作民兩等小學堂讀書。

1912年1月28日 以學年總平均84.17的最優等分數獲得作民兩等小學堂修業文憑。

1914年隨父親到塾塘鄉任氏序賢初等小學住讀。在此年的作文《民生在勤》、《自立》中分別寫道:“用本國之貨以挽回利權,則民生何至日艱矣!”;“世界之人皆以自立為要,吾國四萬萬同胞欲保國家非自立不可”等。

1915年夏 序賢初等小學畢業,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高等科。

1916年10月 加入一師附小組織的學藝會談話(即“演說辯論”)部。11月 參加湖南省長沙教育會舉行的追悼蔡鬆坡(蔡鍔)大會。會後作文《追悼蔡公鬆坡感言》,慨歎:“吾人可不急起直追,繼公之誌乎!”12月 參加湖南省立第一師範高小部及國民部聯合會操。後作文《說體操之利益》道:“國何以強,強於民;民何以強,強於身;而身何以強,體操鍛煉而強之也。”而國民教育“於德育、智育之外,並重體育”,以“養成其協同尚武之精神,堅忍耐勞之習慣,活潑強健之身體。欲以救人民之文弱,國家之衰微也”。

1917年繼續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高等科學習。

1918年秋 高小畢業,考入長沙私立明德中學十七班就讀。11月 參加湖南各界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提燈會。會後作文《提燈會紀事》道:“退而思之,我國之慶祝,止負協約之名而無協約之實,亦可愧也。自後我國可不力自振刷乎!”。

1919年春 轉入湖南第一聯合縣立中學(即長郡聯立中學)第二十五班就讀。本年 積極投身“五四”運動,開始接受革命思想。運動中受長郡中學學生愛國會的聘請,課餘擔任“貧民半日學校”二、四、七班的音樂課教員。

1920年8月 參加毛澤東等正在籌建的俄羅斯研究會,並由該會推薦首批赴上海入“外國語學社”作留俄學習準備。在上海“外國語學社”,首批加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任弼時 - 政治生涯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湖南湘陰縣塾塘鄉唐家橋(今屬汨羅市)人。1904年4月30日生於鄉村教師家庭。曾就讀長沙明德中學、湖南第一聯合縣立中學。1920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5月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2年底轉為中共正式黨員。

1924年秋回國,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江浙皖區委委員,任教於上海大學。1925年1月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擔任組織部主任。積極領導青年參加“五卅”愛國運動。同年7月任團中央總書記。10月任中共中央軍事運動委員會委員。1927年5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同月,主持召開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繼任團中央總書記。同陳獨秀右傾錯誤作鬥爭。國共合作破裂後,於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漢口召開的中共中央緊急會議,積極主張土地革命,當選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與李維漢、羅登賢留在國內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起草《城市農村工作指南》等中央文件,為糾正盲動主義、複興革命起了推動作用。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1928年和1929年先後兩次被捕,受嚴刑折磨,堅貞不屈,後經組織營救出獄。1930年任湖北省委書記、中共長江局委員、武漢市委書記,蘇區中央局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1年出席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3月率中共中央代表團赴江西蘇區,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12月任蘇區中央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及黨校校長。

1933年任中共湘贛省委書記,湘贛軍區政治委員。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1934年8月奉命率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突圍西征,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路,任中共中央隨軍代表、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同年10月底,與賀龍率領的紅三軍會合(會合後恢複紅二軍團番號),共同開創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任紅二軍團政治委員。11月底任中共湘鄂川黔邊臨時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1935年11月與賀龍等率紅二、紅六軍團突圍長征,1936年7月在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麵軍會合。同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以紅二、紅六軍團及紅三十二軍組成紅二方麵軍,任政治委員,堅定地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維護黨的團結,同張國燾的分裂行為作鬥爭,力促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10月任中國抗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委員。1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華北分會委員、八路軍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懷等率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抗戰。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係統地匯報中國抗戰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和任務,闡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共產國際的理解和支持。1940年3月回國,參加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協助毛澤東領導整風和大生產運動,並受中央委托主持《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與毛澤東、劉少奇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1945年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與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1946年後,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轉戰陝北,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解放戰爭,製定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和開展土地改革工作。

1949年初,指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被推選為團中央名譽主席。同年11月赴蘇聯就醫。1950年5月回國。同年10月27日病逝於北京。主要著作收入《任弼時選集》。

任弼時 - 鞠躬盡瘁 英年早逝

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紅牆醫生――我親曆的中南海往事》(作者王凡東平)一書,從中央保健委員會保健大夫和護士們的眼裏真實地再現了新中國領袖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對待疾病的態度。現摘編部分如下。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領導人醫療保健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一件影響比較大的事,是當時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的突然病逝。

任弼時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中共中央剛進北平,就於1949年4月18日作出決定:任弼時必須休息。決定當天,他就在醫生陪同下,住進了玉泉山休養所。5月,休養中的任弼時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趨向惡化,出現前所未有的昏迷症狀。正因為如此,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大典,他沒能登上天安門城樓,而隻好在玉泉山通過收音機來聽隆重盛典的實況轉播。

斯大林了解到任弼時的病情後,主動派了一個蘇聯醫療專家組到中國。蘇聯醫療專家們為任弼時做了認真的檢查。在會診的報告上,蘇聯醫療專家們寫道:“……嚴重的高血壓症,腦血管有明顯硬化之症,心髒初期機能障礙,腎初期硬化,肝髒肥大,可能引起新陳代謝障礙;並有糖尿病,但尚不嚴重……”因此,專家們建議任弼時到蘇聯進行治療。任弼時於1949年12月初抵達莫斯科,先是在克裏姆林宮醫院,經過了20多天的治療後,轉往巴拉維赫療養院療養。到1950年春季,任弼時的健康已經恢複得相當不錯。

身為中共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當別的領導人政務紛繁、旰食宵衣之際,自己卻始終作為一個病號,成天與醫生和藥劑打交道,涉足範圍不出病房和療養院,內心十分苦惱。所以當他病情有所好轉,便急切地要求回到祖國,與戰友們一起分擔繁忙的政務。

5月,克裏姆林宮醫院再次為任弼時做了全麵檢查,認為他在蘇聯的醫治和療養已顯成效,可以回國適量地參與工作。5月28日,任弼時從蘇聯回國到北京,他帶回了克裏姆林宮醫院的體檢報告。當時主管中央保健委員會的傅連看了蘇方的體檢報告後,隨即給毛澤東及中共中央擬寫了一份有關任弼時病情的報告。

在初回國後的一段時間,任弼時遵照醫生建議,每天隻是在家“練習工作”,不過二至四小時。然而,眼見新中國誕生初期紛繁的工作頭緒,戰爭、經濟、內政、外交,各位領袖都比建國前更為忙碌的情景;特別是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兩天後,美國的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遠東局勢驟然緊張,任弼時再也無法安於自己置身事外的休養狀態,馬上給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寫了一封信,要求分擔中央的部分工作。毛澤東見任弼時信後,即作批示:同意任弼時意見,試做工作,每日不超過四小時,主管組織部和青委。

恢複工作後的任弼時,就根本無法把自己的工作時間限製在四小時內,結果不久就又出現身體不適。9月、10月,是原定的休假時間,可當保健大夫們催促他休假時,他卻提出等到12月再說。保健大夫們也奈何不得,隻好依著他。這一年的10月1日,他還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與其他四位中央書記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一起,檢閱了三軍將士及數十萬遊行群眾,這使他未能參加開國大典的遺憾得到補償。

朝鮮戰爭爆發後,就是否出兵援朝問題,中共中央接連開會商議相關事宜,有時議題一說開就延續至次日淩晨。任弼時也出席了會議,而且不顧有關部門和保健大夫到睡眠時間就退席的約束,也參與議事拖到午夜。這樣一來,他的身體再度受到嚴重傷害,潛伏下病情驟然加劇和突發的危機。

就在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後第一戰役打響的前一天,任弼時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他召集有關人員談論即將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事宜。入夜以後,他又翻看起秘書拿來的毛澤東有關作戰部署的電報。這一夜,他沒能休息好,加之近一個時期的過度操勞和費神,使他次日拂曉即感到頭疼和不適。

10月25日早晨五六點鍾的時候,住在保健委員會值班的力伯畏,突然聽到電話鈴響。電話是任弼時夫人陳琮英打來的,說任弼時今晨情況不太好。陳琮英打電話時,任弼時還沒出現特別嚴重的症狀,類似早晨起床後感到頭疼不適的情況以前也出現過,力伯畏放下電話同傅連打了個招呼,就立即騎上自行車,趕往任弼時家。

“我進屋看見任弼時,他還朝我抬了一下手,我想他是和我打招呼。可是他的手臂剛抬起來,馬上就掉下來了,繼而話也說不出來了。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就是高血壓,就趕緊給他量血壓,發現他的血壓很高。我立即通過電話向傅連匯報,傅連馬上就趕來了。”力伯畏回憶道。

傅連璋發現情況嚴重,馬上請陪任弼時來華的蘇聯專家過來,同時邀請了幾位中國的著名專家前來會診。他們在任弼時的家中展開了搶救。

隨著搶救時間的延續,醫生們感覺到任弼時的生命已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傅連璋遂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發出了任弼時病危的通報。通報說:“任弼時同誌今早7時發生中風現象,右半身癱瘓(即半身不遂),失語,血壓230,脈搏100,大汗,病情嚴重……”

通報發出後,獲悉此訊的一些在北京的中共領導人,來到任弼時家看望。來得最早的是北京市委書記彭真,因為有公務在身,他了解了搶救的情況後,又匆匆離去。他走時對力伯畏說:“有新情況馬上告我啊。”

在當時的醫療技術和設備條件下,雖然蘇聯專家和中國的專家們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還是未能將任弼時從死亡線上拯救回來。⠂ 

任弼時 - 紀念

在紀念任弼時同誌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004年4月30日) 胡錦濤

同誌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座談會,隆重紀念任弼時同誌誕辰一百周年。

任弼時同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任弼時同誌16歲參加革命,46歲英年早逝。他30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壯大,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全部曆史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受到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青年時代,任弼時同誌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滿懷激情地投身於愛國民主運動。1920年,他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2年,他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任弼時同誌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一位主要領導人。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他旗幟鮮明地同共產國際和 陳獨秀的右傾錯誤進行堅決鬥爭。1927年,在黨的“八七”會議上,他當選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走上中央領導崗位。大革命失敗後,他積極主張開展土地革命,努力糾正黨內的盲動主義錯誤,特別是與毛澤東等同誌一起,積極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抗日戰爭初期,他受黨中央委托,前往共產國際介紹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闡明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路線,對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克服王明右傾錯誤發揮了重要作用。延安時期,任弼時同誌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央秘書長,參與製定黨的重大決策,成為毛澤東同誌的得力助手。他在籌備黨的七大,領導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參與起草黨的曆史決議等方麵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任弼時同誌當選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成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任弼時同誌是人民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之一。1928年,他曾負責修定黨的第一份軍事工作綱領。1934年,他率領紅六軍團西征,與賀龍同誌領導的紅二軍團共同創建湘鄂川黔根據地,成功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任弼時同誌是紅二方麵軍的主要創建人。長征途中,他與朱德、劉伯承、賀龍、關向應、徐向前等同誌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堅決鬥爭,堅決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統一,為勝利實現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作出了貢獻。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與朱德、彭德懷等同誌奔赴山西抗戰前線,指揮八路軍深入敵後,開辟抗日根據地,開創了敵後抗日新局麵。解放戰爭時期,他與毛澤東、周恩來同誌一起轉戰陝北,參與了中央的許多重大決策。他還認真了解各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情況,及時糾正土改中出現的“左”的錯誤,調動廣大翻身農民積極投身人民解放戰爭。

任弼時同誌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大革命時期,他連任兩屆團中央總書記, 為黨的青年工作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在五卅運動中,他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團組織,將大批團員輸送給黨,壯大了黨的隊伍。他十分重視團的建設,反複強調團組織必須以工農勞動青年為主體,堅決接受黨的領導,成為無產階級的青年群眾組織和黨最有力的助手。全國勝利前夕,他倡議並領導重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選為團中央名譽主席。任弼時同誌積極培養和教育青年幹部,是廣大青年的良師益友。

任弼時同誌勤於思索,善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他在黨內較早提出“必須按中國實際情形去解釋我們的理論”,“不應做一個不顧環境的模仿主義者”。他提出許多重要的思想和觀點,例如: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要建立經常的健強的係統的政治工作;革命的目的是為著建設,而建設的根本,就是發展經濟,共產黨人如果隻曉得用戰爭和暴力來推翻舊的製度和統治,而不善於建設新的豐衣足食的幸福快樂的社會,那我們也是不會勝利的;共產黨員要增強群眾觀念,在一切工作中,都要從照顧群眾的利益出發,從照顧群眾的經驗出發,從依靠群眾的力量出發;全黨同誌要做好從革命戰爭轉到和平建設的思想準備,必須懂得建設需要經驗,需要科學知識,要爭取大批知識分子為新民主主義建設服務;建設新中國需要經曆艱苦的路程,它比戰爭還要複雜,作為即將執政的黨,更要注重黨的建設,等等。這些思想和觀點,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任弼時同誌具有崇高的品德,是一位模範的共產黨員。他信念堅定,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他堅持原則,服從真理,實事求是,光明磊落,待人誠懇,對錯誤的思想和行為,敢於堅決鬥爭,始終堅持黨性原則。他頭腦冷靜,思維縝密,作風實在,工作細致,善於正確解決複雜的重大問題。他長期抱病擔任繁重的工作,病重期間仍要求自己“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為革命事業奮鬥不息的奉獻精神。他的這種精神,被大家形象地譽為“駱駝精神”。任弼時同誌去世後,黨中央對他的這種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給予高度評價,毛澤東同誌號召全黨向他學習。

同誌們,朋友們,任弼時同誌雖然離開我們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但是他為中國革命建立的不朽功勳,他在為黨和人民事業的奮鬥中表現出來的高風亮節,我們要永遠銘記。當前,全黨全國人民正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我們紀念任弼時同誌,就是要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遺誌,學習和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優良作風,勇敢地肩負起曆史重任,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求真務實,團結奮鬥,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麵。     

任弼時 - 人物評價


任弼時對事業和工作恪守著“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的準則,長期抱病工作。過度勞累使病情突然加重,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46歲。葉劍英同誌非常中肯地評價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傑出的共產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範。”

中國共產黨創建幾個月後,就有一位不滿十七歲的青年成為黨員。此後他以鋼鐵般的意誌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奮鬥三十年,並在四十年代與毛、劉、周、朱並列,成為領導全黨的“五大書記”之一,這就是任弼時。他雖英年早逝,其精神卻在黨內影響至深。

任弼時(1904-1950)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組織家,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Tags: 蘋果:為什麽我突然在中國對iPhone 16等降價!華為等國產手機背刺熱烈祝賀佰康股份董事長李金國先生入選“江蘇省科技企業家”中國航天萬源公布徐京輝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愛身健麗:成立16年全球累計銷售額已突破60億美元大關美羅新觀察:健康素養促進是全世界必修課!大健康產業再迎新機遇!市場監管總局:擬對食品藥品領域失信加大懲戒力度新城控股2024年累計交付超10萬套2018安發國際九月閩東遊新秀之旅圓滿落幕祝賀萊芙蔻董事長趙章山先生被聘為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榮譽副理事長!中國直銷進入“後百日行動”監管時代:規範仍是主軸,鼓勵發展成新態勢信達生物:NMPA批準ROS1抑製劑達伯樂®用於全線治療ROS1陽性肺癌轉型的路子那麽多,為什麽直銷偏偏首選社交電商?Plexus向非營利組織捐贈1700逾個書包羅麥啟明公益基金會向浙江省金華市的老齡事業捐贈20萬元物資福萊4Life:5月銷售額創公司記錄韓國市場業績飆升97%康博源:第12屆(2016)中國直銷風雲榜大會在重慶拉開了帷幕熱烈慶祝天獅李金元董事長榮登2018胡潤百富榜,同時為保健品行業首富!曝果鏈正測試多項新技術 包括可變光圈 蘋果擠爆牙膏?1月3日操盤必讀:影響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中東麵臨重新洗牌!敘利亞代表團首次出訪選沙特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185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热门